自我理解的創傷(發展性創傷)檢測【公認心理師監修】

公認心理師已開發出可進行自我理解創傷(發展性創傷、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檢測的工具。

 

   

本頁監修者

三木 一太朗(みきいちたろう) 公認心理師

大阪大學畢業 大阪大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修畢

從事心理臨床工作逾二十年。專精於各類困擾、導致生存困難的創傷及依附障礙。著作包括《發展性創傷:生存困難的真相》(累計約四萬冊),並活躍於電視節目演出、戲劇製作協力與監修、網路媒體及雜誌專欄等領域。

詳細履歷請見此處

 

 

・用於自我理解的創傷(發展性創傷)檢測使用方法

 

・自我理解的創傷(發展性創傷)為協助各位進行自我理解,我們準備了創傷自清單。若您願意,請確認其中是否有符合自身狀況的項目。

※本清單並非正式診斷標準或評估工具,僅供自我理解參考之用。

・本網站的自我理解創傷檢測源自《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修復發展性創傷,從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開始》之日文原典。

 

 

 

→相關文章請參閱此處。

   →「創傷(發展性創傷)、PTSD/複雜性PTSD是什麼?原因與症狀

 

 

自我理解的創傷檢測

A.您目前是否符合以下任一情況或狀態?
請勾選所有符合的項目。
1 / 50

容易緊張


2 / 50

過度在意他人感受


3 / 50

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4 / 50

不擅長與人輕鬆相處


5 / 50

經常因他人言行感到煩躁


6 / 50

容易過度擔憂他人或介入他人問題


7 / 50

容易受他人言語左右


8 / 50

遇到問題時,總認為是自己的錯


9 / 50

過度害怕被他人厭惡


10 / 50

即使對方很糟糕,卻莫名會與之糾纏,難以抽身


11 / 50

認為不該逃避痛苦環境或厭惡之事


12 / 50

過去的痛苦經歷常會浮現腦海


13 / 50

會因過往事件產生羞恥感、罪惡感或自責情緒



14 / 50

對他人情緒感到恐懼,無法沉著應對


15 / 50

傾向迴避人際互動


16 / 50

對人產生恐懼感


17 / 50

與人互動後感到極度疲憊


18 / 50

經常感到不安


19 / 50

有抑鬱傾向或情緒低落


20 / 50

經常感到煩躁、憤怒


21 / 50

對未來感到不安與焦慮,無法接受現狀


22 / 50

對承擔責任感到恐懼


23 / 50

抗拒外出,傾向避免外出


24 / 50

工作上感受不到經驗與技能的累積


25 / 50

難以掌握工作全貌與重點


26 / 50

不擅長整理收納與收拾


27 / 50

工作上常發生失誤


28 / 50

無法沉穩踏實地逐步累積成果


29 / 50

無法釐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與喜好


30 / 50

難以理解自身情緒


31 / 50

無法妥善表達自身情感


32 / 50

缺乏自信


33 / 50

感到自己毫無價值


34 / 50

強烈自責的情緒


35 / 50

有時會覺得自己很奇怪、是個沒用的傢伙


36 / 50

相較於同齡人,自覺自己尚未成熟、仍顯稚嫩



37 / 50

有種從稍遠處觀看自己的感覺


38 / 50

有時感覺自己與世界之間存在著薄膜


39 / 50

對世間與人生感到虛無


40 / 50

無法信任事物會持續累積(總覺得會突然崩壞)


41 / 50

總覺得無論做什麼都無法順利


42 / 50

無法悠閒放鬆


43 / 50

頭腦或身體時常躁動不安,難以安定


44 / 50

入睡困難、睡眠淺薄


45 / 50

難以適應人群擁擠或喧鬧的場所


46 / 50

視野中出現雜物便難以專注


47 / 50

偶爾會出現心悸、呼吸困難、焦慮等恐慌症狀


48 / 50

出現頭痛、腰痛等原因不明的身體疼痛或不適


49 / 50

曾有自傷行為(割腕、拔毛、毆打自己等)


50 / 50

存在酒精、賭博、購物、工作、暴食、戀愛等成癮傾向


B.我們將詢問您過往人生經歷與事件。
請以童年時期為中心,針對您至今經歷過的事物,符合者請全數勾選。
1 / 25

因家庭不和或關係疏離,經常感到緊張或不安


2 / 25

經常目睹家人辱罵或施暴


3 / 25

父母或家人常有任性且情緒化的言行


4 / 25

父母或家人過度在意世俗眼光


5 / 25

父母或家人經常對他人說髒話、惡言相向


6 / 25

經常遭受父母或家人的輕視


7 / 25

父母或家人以過度功利主義的標準評價自己


8 / 25

父母或家人曾將偏頗的觀念與價值觀強加於我


9 / 25

父母或家人對身為孩子的我漠不關心且參與度低


10 / 25

母親等養育者難以穩定地與自己互動


11 / 25

父母對待自己的態度缺乏適當性與一致性


12 / 25

父母或家人對自己多有否定性言行


13 / 25

父母或家人經常以言行使我感到不安與壓力



14 / 25

父母(養育者)未能充分履行養育職責


15 / 25

其他因素導致在家庭中經常感到壓力


16 / 25

童年或幼年時期的記憶模糊,難以清晰回憶


17 / 25

曾在學校、社團或補習班遭受霸凌


18 / 25

曾在公司等職場遭受道德騷擾或職權騷擾


19 / 25

曾遭受友人、熟人等施加的道德騷擾


20 / 25

曾遭受伴侶、配偶等人的道德騷擾


21 / 25

曾遭受伴侶、配偶等施加的家暴


22 / 50

曾於住院、手術等醫療過程中經歷強烈或長期壓力


23 / 25

曾遭受性言行、性騷擾或被迫進行性行為


24 / 25

上除上述情況外,曾長期處於焦慮或壓力狀態下生活


25 / 25

除上述情況外,曾有過精神或身體承受極度壓力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