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不順利,原因可能是創傷(發展性創傷、PTSD/複雜性PTSD)?

你的工作不順利,原因可能是創傷(發展性創傷、PTSD/複雜性PTSD)?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在職場上覺得無法發揮實力而苦惱的人其實非常多。只要沒有拿出結果,職場往往就把責任歸到自己頭上。然而,總覺得哪裡說不通——因為直覺上你知道自己其實能做得更好。這並非自我感覺良好,而很可能是事實。其背後,常潛伏著「創傷(Trauma)」導致的工作表現下降。本篇在醫師監修下,由公認心理師彙整重點為您說明。

 

<製作日2025.9.26/最後更新日2025.9.26>

 ※若要轉載本網站內容,煩請註明出處或附上連結。

 

本文作者

三木 一太朗(みき いちたろう) 公認心理師

大阪大學畢業/大阪大學研究所碩士課程結業

從事心理臨床逾20年。專長為造成各種煩惱、生活困難的創傷與依附障礙。著有《發展性創傷:「活得辛苦」的真相》等(累計約4萬冊),並多次參與電視節目、戲劇製作協力與監修、網路與雜誌媒體專訪等。

點此查看詳細個人簡介

   

本文醫療監修

飯島 慶郎 醫師(身心內科等)

不僅擅長身心內科,亦為臨床心理師、漢方醫、全人醫療醫師,對各領域皆相當熟悉。特別專精於身心症、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點此查看監修者簡介

<撰稿方針>

 ・由公認心理師根據多年臨床經驗與個案回饋(特別是依附與創傷臨床觀點)撰寫、解說並提出重點。

 ・在可及範圍內參考專業書籍與客觀資料。

 ・盡可能持續更新最新知見。

   ・本文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將日文原文進行翻譯。因此,其中可能包含專業術語等不自然的翻譯內容。

 

目錄

對「無法發揮實力」的常見煩惱

創傷導致的工作表現下滑

為何創傷會讓工作不順?原因與機制

克服「工作不順」的8個方法

 

 → 想了解創傷的症狀與原因,請參考:

 ▶「創傷(發展性創傷)、PTSD/複雜性PTSD是什麼?原因與症狀

 ▶「過度緊張總是困擾你?原因可能是創傷(心理創傷)|症狀與改善方法

 ▶「人際關係總出問題?可能是創傷(發展性創傷)所致|原因與改善方法

 

專家(公認心理師)解說

 所謂「創傷」,指的是壓力性障礙。當我們承受過度或長期壓力,身心會出現失調。身心一旦失調,連原本理所當然能做到的事也變得困難,並開始感到緊張與不安。若此狀態加劇,還會呈現與發展障礙極為相似的樣貌,專家甚至稱其為「第四類發展障礙」。你或許也曾因為工作或人際不順,懷疑「我是不是發展障礙?」努力讀商業書、自我成長書卻仍無法改善,反而更自責——這個惡性循環,背後可能正是創傷在作祟。本文整理了社會上鮮少被談論的「創傷對工作表現的影響」。

 

 

對「無法發揮實力」的常見煩惱

・一緊張就在商談或簡報上失常

 最常見的煩惱就是緊張。也就是所謂的「過度緊張」,在商談或簡報等公開場合過度緊繃、慌亂失措。

 

・無法好好表達

 說話抓不到重點,慌張變得語速過快,該傳達的內容表達不清。

 

・粗心錯誤很多

 明明很注意,卻仍常出現低級錯誤。

 

・一再犯同樣的錯

 被提醒後仍無法修正,老是重蹈覆轍。

 

・記不住

 交代的事項記不起來,小事也容易忘記。

 

・腦袋轉不動、無法專注

 總覺得腦力派不上用場,無法沉著思考與專心。

 

・技能與經驗沒有「累積感」

 工作只是被時間推著走,沒有技能與經驗逐步累積的實感。

 

・不擅拒絕

 面對工作或提案難以婉拒,擔心評價下降或無法自行判斷而全盤接受。

 

・把工作一股腦接下來

 因不會拒絕而不斷揽活,最後超載崩盤。

 

・不會善用他人

 不擅長借力使力,難以在團隊中順暢合作或請求協助。

 

・與上司或同事相處不順

 關係總是卡卡的,常被責備,難以順利溝通。

 

・相同成果或錯誤,只有自己被責難、被低評

 同儕出現同等失誤或成績相近,卻總是自己被盯上、被不當評價。

 
・被小看、被嘲諷

 總被周遭輕視,卻無法回應。

 

・對工作沒有自信

 時常覺得自己不行、比別人差,這種感受揮之不去。

 

 

 若有以上困擾,背後很可能與創傷相關。

 

 

創傷導致的工作表現下滑

・什麼是創傷?

 簡單說,創傷是「壓力造成的障礙」,也是「被冷凍保存的負面記憶」。當大腦不斷上演創傷記憶,或耗費大量資源去處理它,工作表現自然下滑。

 

・「非常事態模式」

 內在長期處於警戒狀態,難以細膩體會人際的微妙處、也做不出精緻的工作。與周遭節奏不合,容易出狀況,並因過度活動或過度緊張而頻頻出錯。

 

・不明就裡地自責

 多半不會聯想到「工作不順是創傷所致」。創傷專家也少,缺乏能清楚說明的人。於是心裡總有個結,進而自責,或乾脆自我演出滑稽角色來應付。

 

 

 想快速了解自己是否受創傷影響,可先做以下簡易測驗:

(參考)→「自我理解的創傷(發展性創傷)檢測

 

(參考)容易出現與發展障礙相似的表現

 創傷會讓表現下滑,因此出現與發展障礙相似的症狀亦屢見不鮮;時間感彷彿停滯亦是原因之一。有專家稱之為「第四類發展障礙」或「發展性創傷障礙」。不少人也因此誤以為自己是發展障礙。

 

→ 延伸閱讀
 ▶「什麼是成人發展障礙、亞斯伯格症候群?公認心理師的本質解說
 ▶「「依附障礙(Attachment Disorder)」是什麼?其特徵與症狀

 

 

 

為何創傷會讓工作不順?原因與機制

 

 以下整理創傷如何影響工作的主要機制:

・過度緊張

 最典型的就是過度緊張。創傷是威脅自我的理不盡記憶,即使身在平靜日常,內在仍感到危機四伏,因此不自覺地總是處在緊繃狀態,甚至覺得自己很怪、很不正常。

 

 在人際情境中更容易緊張,總想迎合對方。在會議或簡報時就難以沉著應對。
 這股緊張來自身體與本能,光靠心態或呼吸法往往壓不住。

→ 延伸閱讀

 ▶「過度緊張總是困擾你?原因可能是創傷(心理創傷)|症狀與改善方法

 

・大腦過度運轉

・過度運轉

 有創傷時,會覺得腦一直「超頻」。看似好像很投入,但能量其實被拿去處理「未消化的舊記憶」。

 就像電腦CPU被一堆殘留程序占滿,現下要用的資源不夠。

 

・腦部疲勞

 因此專注力下降,難以冷靜思考。能量消耗過多,大腦處於疲勞狀態,關鍵時刻反而動彈不得。

 

 主觀感受會是:腦用不太上、悶悶的,甚至想把腦子拿出來用冷水清洗。

 

・難以沉著、持續地做出成果

 短期、靠氣勢就能衝完的任務或許還行(如一次性新客開發)。

 但需要長期穩紮穩打、且不斷與人互動的工作,往往開始失靈。被壓抑的人際恐懼浮現,加上大腦過度運轉,難以細緻處理,錯誤與糾紛便變多,評價下滑,自尊受損,甚至無法待下去。

 

 

・深層的人際恐懼

 多數日常創傷來自至親等最靠近的人,因而缺乏基本的人際信任感,對人總有強烈恐懼。有時過度敵對,有時又過度卑下。

 

 打電話、約會面都要鼓起勇氣;利害協調更是艱難。這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無法承受對方不悅、情緒起伏帶來的壓力。

 

 需要說服內外部時亦然:被責難或被催促都會形成巨大壓力。

 

 也不擅長「捲入他人資源」。為了克服恐懼而維持高張力(躁性防衛),反使人覺得你高壓、失禮或怪異。

 

 你內心其實知道自己能做到,但恐懼攔住了成果,於是產生強烈拉扯。

 

・被拋下的焦慮

 源於人際恐懼,還有被拋下(被遺棄)的強烈不安。幼年創傷更會內化為「絕對不要被丟下」的強迫衝動,讓人黏著、恐懼,或自暴自棄。

 

 也因此過度在意上司等人的評價,一點負評都像巨大威脅。

 

 

・缺乏自信—污名感

 沒有根據地小看自己,覺得自己的意見微不足道、常常錯、甚至像冒牌貨。內心背負污名感(stigma)

 「污名」意指被烙印——受過創傷的人容易覺得自己本質上「被玷污」,或因為「我不夠好所以遭遇不幸」。

 

 於是缺乏底氣,遇到對抗就軟掉。若硬撐提高張力,又會顯得盛氣凌人或固執,讓人覺得不合群。

 

 

・過度迎合,無法拒絕;八面玲瓏卻沒有「自我」

 為避免被拋下,採取極端的迎合策略,把自己壓得很低、瘋狂對人設想,最後筋疲力竭——這就是過度適應

 過度在意評價,難以拒絕工作與邀約,明明很忙仍硬著頭皮接下。

 

 有些人雖然外向健談、人緣好、也受好評,但內裡並沒有真正的「自己」——總是八面玲瓏,沒有自己的觀點。壓力終會累積,最後身心失衡、無法工作。

 

 

・粗心錯誤變多—源自大腦過度運轉與過度緊張

 因大腦長期超載,難以穩定持續地完成作業;又過度在意他人評價,於是粗心錯誤頻發,連簡單的事也會忽略。

 這是創傷造成的暫時性現象,並不代表能力不足;然而容易因此自責、失去自信。

 

 

・過度害怕失敗—過度迎合與缺乏自信

 幾乎把「他人的評價=自我價值」,過度畏懼失敗。為逃離恐懼,會把自己過度鼓舞,導致與周遭節奏不合、顯得突兀。

 

 

・無法修正錯誤、老是犯同樣錯—記憶處理失調與過度緊張

 受創時杏仁核過度活躍,記憶整合受阻,於是就算被指正也會再犯。過度緊張也推了一把。
 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創傷導致的失調。

 

 

・技能經驗無法累積—「非常事態模式」

 總覺得無法安穩工作,知識與技能進不到體內;能把事做完,卻沒有成長實感。

 即便資歷增加,面對有自信的新手,反而覺得對方說得更對。

 

 創傷雖是過去的記憶,卻讓人如置身叢林戰場般——長期處於非常事態模式,失去連續性,只能「當下求生」,而非長期耕耘。

 

 因此總能短期衝刺,卻流於片刻,知識進不來、經驗難內化。

 

 

 

・忽而傲慢、忽而卑下—自我與他人映像的扭曲

 創傷讓人難以維持自然狀態,總帶點生硬。為補這份生硬而自我鼓舞(躁性防衛)。

 

自我/他人映像的扭曲

 健康的自戀發展一度滯後,導致過度全能感、過度理想化他人等扭曲的自他映像,看人不再如其所是。

 可能一時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一時又把對方理想化到發慌,或把未達內在標準的弱者貶得一文不值。結果在人際上忽而過於張狂,忽而過度卑微。

 

・潔癖與理想主義

 內心並非故意失禮,反而常過度潔癖、理想主義:「我不要成為那種骯髒的大人,我要更上層樓。」

 
 但齒輪對不上,最後非但沒達到理想,還變成自己所輕蔑的樣子,自信受創。

 

 

・看不懂由「權勢/情緒」運作的人際機制,於是被說了就算、被小看

・在「權勢關係」中節節敗退

 所謂「權勢關係」不只是職級或談判,更指人際互動中的心理平衡

 被突如其來的負面言語攻擊時,是否曾腦袋一片空白、接不上話?這是因為未能先建立中性且穩定的內在狀態。

 創傷會讓神經傳導失調,又或腦中不停自責,導致反應遲緩。於是常常被壓著打、被輕視。

 

・人際其實是「雙軌」的

 人際運作同時有兩條軌道:一是表面價值(彼此可溝通、誠懇以對),二是底層本能(權勢平衡、嫉妒、恐懼、反感等情緒)。所謂「權勢關係」也包含一對一關係中的平衡,以及支撐該平衡的身心條件。

 

 要在社會上運作良好,需同時具備表面與底層兩者,亦可說是成熟的發展課題。

 

・創傷讓人無法好好應對人際

 但創傷使時間感停滯,加上荷爾蒙與血糖等失衡,無法達到「中性的權勢狀態」。沒有底座,表面價值也會崩塌。

 

 於是變得理想主義,想跳過底層只追求「好人好關係」,結果在現實中總是輸在權勢關係,被惡意等負面情緒擊垮。創傷者特別怕惡意。

 

 

・過度「客觀」

 世界其實是主觀與主觀的互動,所謂「絕對客觀」並不存在。但在創傷下,人會解離到一個虛構的「客觀視角」,不停用不存在的標準檢查自己。

 

 結果被「客觀」綁架,提不起自信;最後輸給聲量大的人,自己退讓忍耐。

 

 

・執著於不適合自己的人或職場——過度講義氣

 工作總會有不合的人或環境,照理應該遠離,轉向適合自己之處。但你可能想「一定要被認可」「要在嚴苛環境磨練」「不能逃」,或是「很抱歉」而執著不放。

 

 在那種地方,努力往往不被看見;再怎麼拚也被否定。也可能把過去的人際模型帶進來。

 

 例如把上司誤當成會嚴厲又守護你的老師,結果被「黑心上司」合理化言行的話術洗腦,越陷越深,最後心力交瘁、失去工作意願。

 

 對不適合的對象/環境產生執著,其實也是創傷的症狀;特別容易重演過往遭遇的理不盡情境。

 

 

・被誇就飄、被罵就崩

 因健康自戀的發展被卡住,容易一方面昂揚、另一方面又自卑。直覺自評很高,被誇就上頭;被罵就過度低落。因為把他人的評價等同於自己。

 

 雖理智上知道評價只關乎工作結果,但情緒仍無法止跌。

 也可能抱持著「哪裡有真正懂我的上司/前輩」的幻想。

 

 

・剛開始很好,最後總被低評

 為迎合他人評價,連做不到也硬接。起初衝勁十足、成果耀眼;被誇就飄。但攤開過大的承諾後收不回來,最後總以差評收場。

 

 特別不擅長拉長線的專案。靠躁性防衛撐出的高張力終會熄火,人際恐懼湧現;該超前的協調做不到,對方開始動怒,流程也跟著失衡。

 

 這仍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創傷導致;只是本人很難把原因歸到創傷。

 

 

・禮儀與禮節顯得不拿手——因為一直處於非常事態

 外表可能顯得失禮,但其實內在極度在意禮儀。即使再怎麼刻意,也很難內化成日常。

 禮儀需要在安全依附與安心環境中才能自然展現。

 而創傷者就像在叢林求生,會優先使用「求生反應」而非「禮儀模式」,溝通轉為短線應付,明知如此卻難以改善。

 

 不是你沒常識,而是你正活在非常事態模式裡,無法好好表達。

 

 

・只有自己被罵、被小看——解離與罪惡感等造成的精神性支配

 為逃離創傷的恐懼,人會啟動「解離」,切斷情緒、飄離意識以自保。於是無法跟對方建立有情感流動的互動,表情像面具。

 對方會感到不被尊重、被看輕,進而特別針對你發火或盯上你。

 

 加上創傷使人失去自信(憂鬱位置),為了壓低人際張力而壓抑情緒與自我,結果在關係中處於下風,被對方「騎頭上」掌控。

 

 於是被嘲諷、被針對時常發生。強烈罪惡感、過高理想與自我精進的渴望,也容易被支配性的上司/老闆利用而形成精神性控制。

 

 

 

克服「工作不順」的8個方法

1.別把工作不順全算在自己頭上

 眼前的問題,既不是性格有瑕疵,也不是能力不足。是創傷影響了你的思考與行為。你不需要責怪自己。

 

 

2.過去的失敗,不等於「你的全部」

 所謂「事實」常在情境裡被建構。創傷會增加失誤機率;若還遇上精神性壓制,連曖昧地帶都可能被硬說成「錯」。

 那些過去的失敗,多反映的是創傷性環境,而非你的本質與實力。
 

 

3.光提升技能,未必能解套

 光靠溝通術或自我成長訓練,多半治標不治本。

 

 因為創傷型問題的特徵就是「明知不可卻停不下來」。理智懂了,恐懼一來還是動不了,表現自然下滑。

 

 

4.不是性格或能力缺陷——而是被逼成「過度社會化」

 你現在的不順,不是因為不講理或缺乏協調性;相反地,是過度適應,反而「社會性過量、協調性過量」

 

 你被灌輸「你沒常識/你的人格有問題」,因此過度在意社會規範與配合他人,結果把自己逼到動彈不得。此刻更需要的是收回對「社會性」的過度投注,信任自己,找回自我標準。

 但在創傷狀態下若逕自「照我步調來」,往往會靠硬撐提高張力。先把創傷處理到一定程度,才更能穩住步伐。

 

5.理解問題的成因與機制

 熟悉本文所述機制,有助於辨識「不是我的錯」,避免再被莫名力量捲入。

 

 

6.打造「中性權勢關係」所需的身心條件

 要在工作中建立良好關係,先要能在壓力下維持中性、穩定的內在狀態。若老在心裡自責,或創傷導致荷爾蒙與腦能量低落,便易被對方壓制、吃悶虧。為了達成中性的權勢關係,需要鍛鍊身心的「韌性」。

 

 其中一大關鍵,就是處理會讓腦功能打折的創傷。

 

 

7.選擇適合自己的人與環境

 我們需要主動尋找、選擇適合自己的對象與場域。受創時,容易反而執著於「不適合自己」的人事物。

 

 多半那不是你真正的心,而是在重演過去的不公情境。嚴厲的上司或公司也許並未真心為你著想。執著於不合環境是創傷的表現;關鍵在於離開、另覓合拍之處。環境一換,人就會大不同。別被現況綁住,去選擇對的環境。

 

 

8.處理與修復創傷

 若當下已深受其擾,建議接受創傷照護來化解創傷。關於創傷的處理,請參考:

 → 想深入了解創傷,請見:
  ▶「創傷(發展性創傷)、PTSD/複雜性PTSD是什麼?原因與症狀

 

 
 

 

 
 

 ※若要轉載本網站內容,煩請註明出處或附上連結。

(參考・出典)

J・L・哈曼《心的外傷與復原》(みすず書房)

三木一太朗「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 修復發展性創傷, 從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開始(時報出版)

芭貝特・羅斯柴爾德《一定要知道的PTSD與創傷基礎知識》(創元社)

みきいちたろう《發展性創傷:「活得辛苦」的真相》(Discover攜書)

水島廣子《正確認識心理創傷・PTSD》(技術評論社)

森茂起《創傷的發現》(講談社)

宮地尚子《創傷》(岩波文庫)

飛鳥井望《PTSD與創傷完全解析》(講談社)

岡野憲一郎《新外傷性障礙》(岩崎學術出版社)

大嶋信賴《那也許是你的小創傷在作怪?》(青山ライフ出版)

《季刊 be! 2015年9月號》(ASK Human Care)

白川美也子《小紅帽與大野狼的創傷照護》(ASK Human Care)

友田明美〈第23章 依附與虐待〉《腦的發展科學》(新曜社)

貝塞爾・范德寇克《身體從不忘記》(紀伊國屋書店)

福間詳《壓力的大小事》(中公新書)

《壓力學手冊》(創元社)

布魯斯・麥克尤恩&伊麗莎白・諾頓・拉茲利《不向壓力低頭的大腦》(早川書房)

田中正敏《壓力的腦科學》(講談社)

羅伯特・M・薩波爾斯基《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Springer-Verlag Tokyo)

史蒂芬・波吉斯《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入門》(春秋社)

杉晴夫《什麼是壓力》(講談社)

約翰・瑞提《運動改造大腦》(NHK出版)

唐娜・傑克森・中澤《童年創傷帶來的疾病》(PanRolling)
納汀・柏克・哈里斯《對抗童年創傷的工具——ACE對策》(PanRolling)
川野雅資《創傷知情照護》(精神看護出版)
野坂祐子《創傷知情照護:重新理解「問題行為」的助人視角》(日本評論社)

《精神療法 第45卷第3期:複雜性PTSD的臨床》(金剛出版)

等等